锯谷盗如何灭除,锯谷盗对人有什么危害( 二 )



谷盗类虫怎么灭 一、人工防治
1、把好入库关:烟叶入库时 , 严格进行烟叶复烤 , 将大谷盗杀死在入库之前 。
2、注意仓库内卫生:储烟前务必打扫库房 , 堵塞缝隙并粉刷;清扫出来的碎烟、尘杂 , 一律用火焚烧 。 器材、用具及装卸、运输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杀虫处理 。
3、隔离防虫:有计划地将有虫烟叶与无虫烟叶、新烟与陈烟、长期贮存与准备外调烟叶分别存放 , 防止交叉危害 。
二、物理防治
1、高温法 可选择晴天摊晒粮食 , 一般厚3-5厘米 , 每隔半小时翻动一次 , 粮温升到50℃ , 再连续保持4-6小时 , 粮食温度越高 , 杀虫效果越好 。 晒粮时需在场地四周距离粮食2米处喷洒敌敌畏等农药 , 防止害虫窜逃  。
2、低温冷冻 多数贮粮害虫在0℃以下保持一定时间可被冻死 。 北方冬季 , 气温达到-10℃以下时 , 将贮粮摊开 , 一般7-10厘米厚 , 经12小时冷冻后 , 即可杀死贮粮内的害虫 。 如果达不到-10℃ , 冷冻的时间需延长 。
冷冻的粮食需趁冷密闭贮存 。 含水量在17%以下的种子粮和花生 , 不能用冷冻法 , 其余各种粮食、油料都可采用此法 。
三、药剂防治: 可用56%磷化铝片剂、丸剂进行熏蒸 。 烟堆用药量为6~9glm3 , 器材用药量为4~7g/m3 。 施药后密闭3~5天 , 熏蒸完毕后 , 通风4天以上 。 (具体方法应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 。 另外 , 也可用溴甲烷或敌敌畏等药剂 , 进行贮存期熏杀或空仓灭虫 。
扩展资料:
识别锯谷盗
锯谷盗是一种细长的深棕色甲虫 , 大小为2.4–3 mm , 特征性的“牙齿”从前胸侧面延伸 。 这是几乎相同的锯谷麦卡托 , 或商家谷盗 , 然而 , 具有较小的眼睛和更广泛 , 更三角头 。
影响
由于昆虫的新陈代谢活动 , 进食导致受侵染产品的干物质收缩 , 含水量增加 , 这可能导致霉菌生长 。 在谷物中 , 昆虫的危害会降低其价值 , 并使其无法使用;足够数量的昆虫碎片或活昆虫会导致购买者拒绝 。
参考资料:

赤拟谷盗怎么杀死? 【分布与为害】锯谷盗和赤拟谷盗均是主要贮粮害虫 , 在贮粮害虫中数量大、分布广 , 为害严重 , 除西藏外在各省区均有分布 。
【形态特征】锯谷盗成虫体长2.5~3.5毫米 , 深褐色 , 细长而扁 , 背面被淡黄色毛 , 无光泽 。 头部三角形 , 复眼突出 , 黑色 。 前胸背板近长方形 , 有纵行隆起线3条 , 两侧外缘各有6个锯齿 , 小盾片横长方形 , 鞘翅表面各有纵行刻点10条 。 幼虫体长4~4.5毫米 , 细长筒形 , 灰白色 。
赤拟谷盗成虫体长3~4毫米 , 赤褐色、长椭圆形而扁 , 体表面无毛有光泽 , 触角棒状 , 末端3节突然膨大 。 鞘翅4~8行间各有1条纵的隆脊 , 两侧平行 , 后端圆 , 刻点行与行间明显 。 幼虫长6毫米 , 淡黄色 , 近圆筒状 , 尾突指向后上方 。
【发生规律】锯谷盗1年发生2~5代 , 主要以成虫在仓外的石块下和树皮下等处越冬 , 少数在仓内的各种缝隙中越冬 。 其性活泼 , 爬行快 , 罕飞翔 。 由于身体扁 , 很容易钻入包装不紧密的仓贮物内繁殖为害 。 对低温、高温和药剂有较强抗性 。
赤拟谷盗1年发生4~5代 , 多以成虫在包装物及仓内的各种缝隙中越冬 。 成虫喜黑暗 , 常聚集在粮堆下层或碎屑中 , 有群聚性和假死性 。 身上分泌臭液 , 污染粮食和面粉 , 造成霉臭味 。 在45℃需420分钟才致死 。
【防治方法】
1.缺氧贮存和酒精熏蒸 将晒干的粮食趁热装入不透气的缸、坛或塑料袋中 , 并密封起来 , 可使害虫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 也可将晒干的粮食每1000千克用0.4千克酒精(或0.5千克白酒) , 装瓶用布包住放于粮囤下部 , 并密封起来 , 利用缺氧和酒精熏蒸可杀死全部害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