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如何处置,如何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 二 )


群体性事件 激烈冲突 , 如何处置 只要区分出“不明真相的群众”和“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 , 就有了交代 , 不就解决啦?
如何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 一、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时应以维持现场秩序、防止事态恶化为主要目标 , 公安机关适当介入 , 但需要意识到公安机关并非处理问题的当事方 , 警力抵达现场后应及时将现场情况上报当地党委 , 并及时联系群众诉求涉及的单位 , 请他们出面解决问题 。
二、做好现场涉警舆论的引导 , 防止民众将愤怒指向公安机关 。
三、坚持“最小武力”原则 , 命令处置民警面对挑衅时务必保持克制 , 尽量使用劝阻、警告等方法控制现场局面 , 受到袭击时 , 尽量使用保护性约束器械 , 除面临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生命危险以外 , 不得对涉事群众使用武器 。
群体性事件处置原则及处置基本要求 1.以人为本原则 。 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坚持以人为本 , 就是要做好预警防范工作 , 尽量防止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 保障人的生命安全 。 当事件发生后 , 要通过预案程序 , 最大程度地保护、挽救尽可能多的人的生命安全 。 如果采取的措施和行为有可能损害到人的生命安全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一定要慎重 。
2.尽早化解原则 。 尽早化解是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 减轻群体性事件对社会危害程度的关键所在 。 事件一旦发生 , 应当马上采取相应行动 , 着眼于把事态化解于初始阶段 , 化解于基层 , 化解于当地 。 在方法上 , 即按照“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的工作规律 , 以教育疏导为主 , 千方百计、冷静稳妥地缓解、化解矛盾 。 在处理过程中还要防止无原则地迁就不合理和不正当要求 , 因为无原则迁就虽然可能使事态暂时得以平息 , 但从长远来看 , 则会造成利益失衡和心态失衡 , 使部分人感到只有闹事才能解决问题 , 产生“不闹不解决 , 小闹小解决 , 大闹大解决”的思维惯性 , 造成群众的效仿心理 , 从而导致群体性事件的频发态势 。
3.统一领导原则 。 为了确保处置工作的协调一致、迅速及时 , 必须坚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 , 组织实施方案 , 是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关键阶段 。 这一阶段 ,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 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 精心组织部署 , 明确责任分工 , 各方联合行动 , 才能形成合力 , 也才可能全面解决问题 。 各级党政领导要统一思想 , 统一认识 , 统一指挥 , 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 绝不允许紧要关头互相指责 , 推卸责任 , 各自为政 。 同时党政群部门、公安机关、新闻媒体、基层干部等还要层层落实责任 , 各司其职 , 各负其责 , 分别做好各自的工作 。
4.依法处理原则 。 依法处理就是要在正确分析群体性事件性质的基础上 , 在总体上采用合法形式 , 有正当事由的事件 , 有关部门要明确处置的基本原则 , 肯定群众诉求中合理的一面 , 与群众共商解决办法 , 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对超越合法形式的事件 , 要向参与者明示违法后果及应当采取的正当合法形式 , 通过说服、教育、劝阻、解释等方式 , 示之以法 , 使他们按照合法途径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 从无序转化为有序 , 从对抗转化为对话 , 从非法转化为合法;对于不听劝阻 , 继续违法行为的 ,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开展处置工作 。
5.慎用警力原则 。 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 , 必须坚持“三个慎用” , 即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 , 坚决防止因用警不当、定位不准、处置不妥而激化矛盾 , 坚决防止发生流血伤亡事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