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盈江:群众从吃得饱到村里遍地小洋楼

本文转自:昆明信息港
“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鸡打鸣, 而是发家致富的梦想 。 ”站在田埂手持农用无人机操作器的邵翌笑着说 。 35岁的邵翌在德宏州盈江县弄璋镇新府村开辟了一条“农庄大道”, 跟他一样过上幸福生活的, 还有世代以耕地养家的村民们, 原来的茅草房、土基房被推倒了, 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楼, 购置了小汽车, 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年轻人回到农田, 用起了无人机施肥撒药
2月初的盈江县弄璋镇, 春天的阳光已经很暖和 。 8年前他回到了寨子里, 过上了一种乡村田园生活—春天播种, 夏天施肥, 秋天收割, 冬天也在收获 。 一年两季甚至三季播种, 365天围着农田转 。
云南盈江:群众从吃得饱到村里遍地小洋楼
邵翌在昆明念的技校, 学的是汽车构造与维修, 毕业后, 他当了8年的汽车修理工, 但没攒下什么钱 。 他放心不下家里的父母, 也不习惯大城市的快节奏, 回到了自己出生长大的寨子 。 他所在的寨子在德宏州盈江县的一个坝子上, 这里是整个弄璋镇土地最多的一个村庄, 农产发达、土地肥沃 。 读书时邵翌一心想着走出去, 在省城立下脚跟, 没想过自己还会有回来的一天 。 一开始, 他不甘心8年的手艺就此荒废, 年纪轻轻就做回农民, 心里多少有些憋屈 。 但很快发现, 比起之前在大城市“漂泊”的日子, 寨子的生活称得上无忧无虑 。
“回家就从父亲手中接过种田的接力棒 。 ”邵翌回来的前3年, 用的还是传统的手工播种、插秧、收割技术 。 “每天脸朝黄土背朝天, 身上沾满了泥土, 说不累是骗人的 。 ”但邵翌心里依然铆着一股劲, 既然回来了, 就得把农田玩出个花样来 。 2018年, 他开起了村里第一家农资店, 陆续添置了插秧机、农用无人机 。
云南盈江:群众从吃得饱到村里遍地小洋楼
【云南盈江:群众从吃得饱到村里遍地小洋楼】“有时候挺有成就感 。 ”他手持飞机操作台, 载有肥料、农药的飞机在空中盘旋, 底下是成片的作物, 动动手指作物便能“洗个澡”“吃个饭”, 有了新技术的加持, 邵翌觉得干农活就跟玩似的 。 “起初的几年, 十里八乡没几台无人机, 乡亲们便排着队等我去打农药 。 ”邵翌说, 业务还延伸到大理、昭通、临沧等地, 辛苦一年, 抵得上在外打工三四年 。 “依靠这片土地, 照顾了家人、方便了乡亲, 还赚了钱, 这感觉倍儿好!”邵翌如是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