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复韵母怎么读,复韵母怎么教孩子容易记


拼音中的复韵母有哪些 1、前响复元音韵母

ai、ei、ao、ou4个 。 发音时 , 口腔肌肉放松 , 韵腹a、o、e发的清晰、响亮、音值稍长 , 后面的i、u(o)是韵尾 , 发得轻、短、模糊 , 只表示舌位滑动的方向 。 每个元音必须读成一个整体 。 尾音i和u(o)实际上不到位 , 是松元音[I]和[U] 。

2、后响复元音韵母

ia、ie、ua、uo、üe 。 前一个元音i、u、ü是韵头 , 读得轻、短而紧张 , 后一个元音是韵腹 , 读得清晰、响亮、时值较长 。 两个元音必须读成一个整体 。

3、中响复元音韵母

iao、iou、uai、uei 。 在前响二合元音之前 , 加上i、u的舌位动程 , 原来的前响元音仍然保持 , 便构成中响复韵母 。 发音时 , 韵头轻、短 , 韵尾含混、音值不固定 , 韵腹清晰、响亮、音值较长 。
注意
发音时开口度、舌位、唇形有变化 , 这种舌位的移动过程叫“动程” , 动程是一个滑动的渐变的过程 , 而不是跳动的 。
如二合元音ai , 在a、?、E、E、e、I、i中间有一连串的过渡音 , 记录时只记首尾两个元音作为代表 。 三合元音由舌位曲折移动而成 , 中途改换一次滑动方向 , 记下首音、转折音、尾音三个元音作代表 , 如:iao、uei 。
复韵母 , 是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结合而成的韵母 。 这种复合元音并不是两个元音或三个元音的简单相加 , 而是一种新的固定的音组 , 在口、耳里与单元韵有同感 , 应把它们作为一个个语音整体 。
复元音韵母简称复韵母 , 包括ai 、ei、ao、ou、ia、ie、iao、iou、ua、uo、uai、uei、üe , 共十三个 。

复韵母有哪些 , 它们是怎样发音的? ai 爱  ei 欸  ui 威 ao 熬 ou 欧 iu 优 ie 耶 üe 约



复韵母是复合音,发音时,嘴唇的形状和舌头的位置都有一个变化的过程


它们的共同点是:先发前一个字母的音,然后滑到后一个字母,一气呵成,不要分割开来.
简单的窍门就是:复韵母发音时口型的变化 , 决定了哪个字母在前、哪个字母在后 。


①在a-ai、 e-ei、 u-ui 这三组韵母中 , 对比单韵母和复韵母的发音区别:单韵母发音口形不变 , 复韵母发音是从前一个字母快速滑向后一个字母 , 口形是变化的 。 (ao、 ou、 iu 的发音与认记也与此类似 。 )知道了口形是怎样变化的 , 就知道了复韵母中第一个字母是什么、第二个字母是什么了 。


②区分ei-ie和ui-iu , 还是根据发音口形的变化来判断 。 例如复韵母ei(欸) , 一定是e在前 , i在后 , 因为i在前的话是发不出“欸”这个音的——“黑”的注音一定是hēi , 而不是hiē;再如复韵母iu(优) , 一定是i在前 , u在后 , 因为u在前的话是发不出“优”这个音的——“丢”的注音一定是diū , 而不是duī 。


汉语拼音中的复韵母怎么念? 复韵母的读法其实很简单 , 一般来说在第一个字母后边儿进行一个直接读就可以 。
复韵母怎么读 陈琴老师和韩兴娥老师在教学复韵母时 , 不约而同都采用了定位认读法 。 陈老师把九个复韵母编成儿歌 , 孩子们一下子就记住了 。 韩老师上课时则通过多次重复让孩子们熟练背诵 。 定位认读法就是在熟背的基础上 , 教学生碰到复韵母就从“ai”开始按顺序往下背 , 读到这个韵母学生自然就想起来了 。 背熟这九个复韵母孩子们不费吹灰之力 , 这种方法使孩子们尽早用到拼音这个工具 , 帮助阅读 。 但我有些担心 , 久而久之 , 他们脑海里会不会把“ui”当成了“iu” , “ie”“ei”弄不清楚呢 。 我们教室里没有投影仪 , 没有拼音挂图 , 每次见到易混淆的复韵母我立刻在黑板上写一遍是不现实的 , 而放手让孩子们到他们的小脑袋瓜里搜一遍 , 不知道会搜出什么 , 拼读速度肯定会受影响 。 教孩子们读复韵母时 , 我发现在幼儿园已经学会读的孩子 , 音不够准确 。 “ao”后面加个尾巴读成了“ao_u”了 , , 为了纠正他们的读音 , 我定位他们的口型 , 读“a”时张大嘴巴 , 到“o”的圆圆口型时就收音 , 不到“u”的口型上去 。 教着教着 , 我突然灵机一动 , 不如我用定位口型的方法让他们读吧 。 试试看是不是张嘴就能读出每个复韵母的音呢?比如读“ui” , 我让孩子们定好“u”的口型 , 然后过渡到“i”上;而读“iu” , 我让孩子们先定好“i”的口型 , 然后过渡到“u”上 。 奇迹出现了 , 从没学过复韵母的孩子一点都不混淆“ui—iu” , “ie—ei”等相似韵母 。 倒是有基础的孩子有错误 , 我让他们读前定好第一个字母的口型再读 , 错误率也降为零!看着他们一会儿把嘴巴噘得老高 , 一会儿扯扁了小嘴 , 真有趣!一节课结束 , 我用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全班 , 每人读随机抽取的其中两个 , 一列54人的长“火车”从头至尾没有一个错误 , 除了定位第一个字母口型时停顿的十分之几秒时间外 , 速度一点儿也不慢 。 尝试了 , 就收获了一个小惊喜 , 真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