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最新黑木耳科学高产种植栽培技术( 三 )


短菌袋接种程序为:将冷却的菌袋放入无菌接种箱内;菌种瓶外壁用75%酒精擦拭消毒后也放入接种箱内 , 在点燃酒精灯的无菌区内 , 使瓶口对着袋口 , 将菌种均 匀地撒在袋内料表面上 , 形成一薄层 , 这样黑木耳菌丝萌发快 , 抢先占领料面 , 以抑制杂菌侵染 。 装袋时使用锥形塑料插棒的 , 可将塑料插棒拔出 , 把菌种接到插棒 留下的洞中 , 这样菌种由内向外生长 , 发菌会更快 。 一般每瓶菌种可接30袋左右 。
长菌袋的接种采用打穴接种法 , 即在无菌接种室内 , 在菌袋一侧打直径1.2厘米、深2厘米的穴 , 快速接上菌种块 , 随后立即用胶带封口 , 要求打穴、接种、封口快速准确 。
发菌管理的技术要点:
短菌袋接菌后要放在消毒后的培养架上发菌 , 培养架每层之间的高度为35cm左右 。 培养初期 , 袋应直立整齐摆放 , 袋间留有适当的距离 , 待菌丝伸入培养料内 后 , 可以将袋底相对 , 口朝外 , 卧放2行 , 上下迭叠4排 。 无培养架的培养室 , 可将菌袋摆放成菌墙进行发菌 , 一般摆放6-8层;菌墙之间留有人行道 。 长菌袋发 菌时将培养袋摆成“#”形 , 高10层左右 。 初期四个菌袋一层 , 每垛间要留有适当的距离 , 随着温度的升高可改为三个一层或两个一层 。
发菌前期 , 即接种后15天内 , 培养室的温度适当低些 , 保持在20℃~22℃ , 使刚接种的菌丝慢慢恢复生长 , 菌丝粗壮有生命力 , 能减少杂菌污染 。 发菌中期 , 即接种15天后 , 黑木耳菌丝生长已占优势 , 将温度升高到25℃左右 , 加快发菌速度 。 发菌后期 , 当菌丝快发满 , 即培养将结束的10天内 , 再把温度降至 18℃~22℃ , 菌丝在较低温度下生长得健壮 , 营养分解吸收充分 。 这样培养出的菌袋出耳早 , 分化快 , 抗病力强 , 产量高 。

【高产】最新黑木耳科学高产种植栽培技术

文章插图

发菌期间菌袋内的温度必须一直控制在32℃以下 , 温度测量以上数第二层和最下层为准 。 培养室的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保持在55%~65%之间 。 黑木耳在菌丝培 养阶段不需要光线 , 培养室的窗户、通风孔要遮光 , 使室内光线接近黑暗 。 培养室每天要通风20~30分钟 。 保证有足够的氧气来维持黑木耳菌丝正常的代谢作 用 。 后期 , 更要增加通风时间和次数 , 保持培养室内空气新鲜 。
发菌培养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
(1)培养室要求必须卫生 , 干燥 , 空气湿度不得大于70% 。 (2)进袋前培养室要进行消毒处理 。 可采用气雾消毒盒进行杀菌处理 , 同时用喷雾器喷洒多菌灵或 菊酯类杀虫剂进行灭菌除虫 , 地面最好撒一层生石灰 , 门口可多撒些 。 (3)培养室要避光 。 (4)要定期检查发菌情况 。 未接活且没污染的菌袋可补接菌种;对局 部污染的菌袋可采用局部注射多菌灵或石灰水的方法控制继续感染;对感染严重的菌袋要及时清除 , 并且清除后的菌袋采用重新灭菌的方式进行杀菌处理 , 以防杂菌 传播 。
如何给发好的菌袋做床
黑木耳出耳可采用荫棚、田间露地摆袋、层架摆袋或吊袋等方式进行 。 一般南方多采用荫棚 。 北方多采用田间露地摆袋方式 。 采用后者必须首先给菌袋做床 。 选地势 平坦、靠近水源、排水良好、房前屋后空地做菌床 。 尽量避开风口 , 远离养殖场 。 清除菌床周围的垃圾 。 菌床高5cm , 宽90cm , 长度不限 。 床与床之间留有排 水沟 。 床做好后 , 床面浇一次重水 , 然后喷撒多菌灵或菊酯类杀虫剂进行灭菌除虫处理 。
催芽管理的技术要点
将培养好的菌袋运往菌床场地 , 局部感染杂菌的菌袋要单独摆放 , 并最后开口 。 运输时要轻拿轻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