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鸡腿菇如何栽培能高产


鸡腿菇是一种食药两用的大型真菌, 近年来在市场持续走俏畅销, 是一种很有商业潜力的食用菌新秀 。 鸡腿菇又名毛头鬼伞, 是鸡腿蘑的俗称, 因其形如鸡腿, 肉质肉味似鸡丝而得名, 是近年来人工开发的具有商业潜力的珍稀菌品, 被誉为"菌中新秀" 。 鸡腿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口感极好, 经常食用有助于增进食欲、消化、增强人体免疫力, 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

【高产】鸡腿菇如何栽培能高产

文章插图

上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已开始人工栽培, 中国于80年代人工栽培成功 。 由于鸡腿菇袋生长周期短, 生物转化率较高, 易于栽培, 特别适合中国农村种植 。 种植规模迅猛扩大, 已成为伞菌目中国大宗栽培的食用菌之一 。 鸡腿菇的子实体为中大型, 群生, 菇蕾期菌盖圆柱形, 后期钟形 。 高7~20厘米, 菌盖幼时近光滑, 后有平伏的鳞片或表面有裂纹 。 幼嫩子实体的菌盖、菌肉、菌褶菌柄均白色, 菌柄粗达1~2. 5厘米, 上有菌环 。
菌盖由圆柱形向钟形伸展时菌褶开始变色, 由浅褐色直至黑色, 子实体也随之变软变黑, 完全丧失食用价值 。 因此, 栽培中采收必须适时, 应在菌盖保持圆柱形并边缘紧包着菌柄, 无肉眼可见的菌环的柱形期及时采收 。
鸡腿菇如何栽培能高产?
1 栽培场所
①顺季栽培可在棚内进行, 也可在林果地、玉米地套种;
②南方秋冬季可利用稻田收获后的冬闲期生产, 到来年春季收完菇后直接翻耕还田, 是一种很好的稻田有机肥;
③北方反季节栽培以日光温室大棚、仿日光温室食用菌大棚最好, 可以充分利用冬季阳光普照的特点, 辅之以黑色塑膜拱棚升温、保温, 达到在寒冬季节正常出菇的目的, 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 。
2 菌株选择
经生产实践相比, 以瑞迪2000、CC特白1#、CC特白36g等菌株产量高, 菇体洁白, 个体大, 市场畅销 。 其他菌株有待进行对比试验 。 3 培养料配方(kg)
①棉子壳40, 葵花秆(盘)粉40, 玉米秆(芯)20, 奶牛粪粉20, 麸皮5, 菜籽饼粉3, 复合肥1.5, 生石灰粉4, 石膏粉1, 添加剂1#0.1, 添加剂2#0.15;
②玉米芯40, 玉米秆40, 麦草(麦衣)20, 黄牛粪粉20, 麸皮5, 豆饼粉5, 玉米粉5, 复合肥1.4, 生石灰粉5, 石膏粉、添加剂等同配方①;
③棉花秆粉50, 玉米芯50, 奶牛粪粉20, 玉米粉5, 麸皮5, 豆饼粉5, 复合肥1.1, 生石灰粉5, 石膏粉, 添加剂同配方① 。
4 拌料与建堆
拌料方法按常规, 须注意在硬化的地面上拌料、建堆、发酵 。 机械或手工搅拌均匀后, 建成底宽1.5~2m, 上宽1~1.5m, 高0.6~1m的东西向梯形堆, 四周尽量收陡些并用锨拍紧实, 在堆顶按30cm的间距打5cm的透气孔到堆底, 共打4~6排孔, 及时喷上杀虫药封住料面, 防止害虫在低温区滋生 。 盖上草帘、编织袋等透气物保湿发酵 。 5 发酵翻堆
当料堆温度升到60℃(堆顶向下30cm处)维持24L开始翻堆, 翻堆方法:先将堆表干燥层的料刮下堆在原有料堆边, 将堆上部好氧层的料铲下铺一个新料堆底, 再将原有料堆两边刮下的干燥层的料及堆两边的料铲起放在新料堆中间, 最后将原有料堆底部的料翻到新料堆的堆顶, 依此类推, 仍按建堆时的规格打孔, 喷杀虫药, 盖透气物等 。 每24h翻堆1次 。 当料堆底层中心料的pH值自然升到7.5时, 即可终止发酵, 进行半熟料处理 。 6 半熟料处理
将发酵后的料按纵横打好透气孔, 埋好输汽管道, 盖好塑料膜, 四周压严, 然后立即通入蒸汽, 大火猛攻, 待塑料膜鼓起并稳定后维持1~2h, 即可停火, 闷2~4h后, 撤掉塑料膜, 散开料堆, 加入杀虫剂、抑菌剂, 调整好pH值及水分, 并将料充分翻匀, 摊开, 迅速降温到24~26℃, 即可进料播种 。 7 栽培场地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