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紫苏怎么栽培可高产


紫苏(学名: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 别名:桂荏、白苏、赤苏等;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 具有特异的芳香, 叶片多皱缩卷曲, 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 长4至11厘米, 宽2.5至9厘米, 先端长尖或急尖, 基部圆形或宽楔形, 边缘具圆锯齿, 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 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腺鳞, 叶柄长2至5厘米, 紫色或紫绿色, 质脆 。 嫩枝紫绿色, 断面中部有髓, 气清香, 味微辛 。

【栽培】紫苏怎么栽培可高产

文章插图

紫苏的植物学史
【【栽培】紫苏怎么栽培可高产】紫苏在中国种植应用约有近2000年的历史, 主要用于药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 其叶(苏叶)、梗(苏梗)、果(苏子)均可入药, 嫩叶可生食、作汤, 茎叶可淹渍 。 近代, 紫苏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质及营养成分, 成为一种倍受世界关注的多用途植物, 经济价值很高 。 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对紫苏属植物进行了大量的商业性栽种, 开发出了食用油、药品、淹渍品、化妆品等几十种紫苏产品 。
紫苏怎么栽培可高产?
紫苏为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营养丰富, 又是疗效良好的中药, 也可用作观赏植物, 还是用途广泛的工业原料, 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 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如下:
一、选地整地
1.选地以微酸性、含腐殖质高的壤土或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佳 。
2.施足底肥施足底肥, 特别要施足优质农家肥, 如牲畜粪、家禽粪等, 要求亩用量在5000千克以上, 先经充分腐熟, 在春季整地前撒施, 然后犁翻入土, 细耙拌匀, 使土肥融合 。
3.精细整地紫苏为须根系, 根系发达, 可入土30厘米以上, 但主要分布在25厘米的土层中 。 因此, 要在冬前深耕, 耕深达25厘米以上, 利用冬季冻垡, 消灭土地里的病菌孢子、卵块和蛹, 疏松土壤, 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 。 春种前, 进行春耕春耙, 把土地整细、平、松、软, 上虚下实 。
4.开沟做畦如排水不良, 会严重影响紫苏产量和品质 。 紫苏需精细管理, 并多次采收, 因而必须开沟做畦 。 畦面宽以人站两边, 可以除净畦面杂草和有利于采收即可 。 一般要求畦面宽1.2米左右, 畦沟宽30厘米~40厘米, 沟深15厘米~20厘米 。
二、育苗移栽
紫苏采用直播、撒播、条播、穴播均可 。 紫苏适应性较强, 地温在5℃以上即可萌发 。 一般3月下旬~4月上旬为播种适期 。 也可育苗移栽, 如能在棚室育苗, 大田定植, 则可增长其生长期, 以利高产优质 。
1.选用良种选用日本的食叶紫苏和国内的大叶紫苏 。 红叶紫苏叶片中香气浓郁, 绿叶紫苏生长势旺, 也可选用 。 选择色泽鲜好、大小均匀、籽粒饱满、没有霉变的种子 。
2.棚室育苗首先, 做好苗床 。 施足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和速效肥, 在冬季深耕的基础上, 浅耕、整细、耧平, 做成南北走向的小低畦, 畦面宽1米左右, 畦埂高4厘米~6厘米, 畦面要求北高南低, 落差10厘米, 以利采光 。 其次, 适当早播 。 播种期要比露地直播的提前30天~40天, 一般在2月中旬~3月上旬较为适宜 。 第三, 提高播种技术 。 将种子置于3℃下处理5天, 并用1000ppm赤霉素喷洒, 以促进发芽 。
播种时苗床温度以15℃~20℃为宜 。 每亩苗床用种量为1千克左右 。 用10倍以上的细沙土拌匀种子, 均匀撒在苗床内, 再撒一层细土, 以不见种子为度 。 如果床土不够潮湿, 则需喷水或洒水;如果能将温度控制在20℃左右, 播后一周左右即可出苗 。 第四, 加强苗床管理 。 出苗后第一对真叶展开时, 拔除杂草, 除草后追施速效肥1次;第二对真叶展开时, 及时间苗、定苗, 苗距3厘米左右, 定苗后再追施速效肥1次;第三对真叶完全展开并出现第四对真叶时, 进行炼苗, 炼苗5天~7天, 苗高12厘米~15厘米时, 即可移栽大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