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消极情绪保持积极心态


如何处理消极情绪 9、补偿这个虽然也是为了平伏焦虑而产生的防御反应 , 但结果有时候倒挺不错 。 因为这通常就是因为自个某些方面有点弱 , 为了让自己也能有点东西能拿出来给人看看 , 就在别的方面下工夫打造一个亮点 。 比如体质弱点就在读书上面多用点功 。 这一用功成绩不错考上了重点大学 , 结果班花就不跟那个身高180满身腱子肉的体育委员好 , 转过来跟自己递纸条了 。 当然反过来的情况也有 。 比如这位读书比较困难考试成绩老是垫底 。 于是他就努力练篮球后来打进了NBA成了国家队球星 。 结果好几个港姐儿给自己送秋波 , 都不知道先接谁的好 。 补偿也不一定是在不同领域 。 在同一种技能上面补偿也是有可能的 。 比如这位打小身体羸弱老被人嘲笑 。 他这块落下心病了于是后来就特别注意锻炼身体 , 都快成强迫症了 。 结果倒是出落得玉树临风拿了好几项体育奖牌 。 身体倍儿棒 , 吃饭倍儿香 , 后来还写了本健身指南听说卖得不错 。 当然不是所有补偿都是这种积极的 。 也有比较原始的 。 比如性欲不能通过嘿咻满足的 , 就整天不停地说黄色故事 , 这么着弄一点间接满足 。 这个也是补偿机制的一种 。 炫富常常是补偿机制的表现 。 童年时比较缺钱的人 , 一旦有钱了 , 尤其那种陡然暴富的(比如靠权势后台快速捞金的) , 就容易有炫富行为 。 这也不难理解 。 童年时有点匮乏 , 如今钱来得容易 , 不免要奋力补偿一下 , 好找回一份身份感 , 平抚多年做人下人带来的焦虑 。 说到补偿某专家还有个理论叫超前补偿效应 。 比方有这么一位 , 他天生有某个长项比别人强好几个数量级 , 这个本来是好事 。 可是要是没处理好 , 可能反而会给造成别的技能发育不全 。 因为呢他反正有这个强项了 , 无需劳神也能混得不错 。 那何必还辛辛苦苦学别的 。 咱说的这个天生强项 , 如果是个使用期限长的不容易耗竭的 , 比如智商特别高 , 那这个可能还不容易有副作用 。 要是属于使用期限有限制的 , 比如大肌肉块 , 比如脸蛋儿漂亮 。 这些 , 要是没处理好 , 可能就会耽误事 。 不知道您见没见过这种女孩 , 长得特漂亮 。 因为她长得漂亮 , 从小学到大学在班里都特得宠 , 娇滴滴说一声“谁给我作业抄一抄啊”立马有十几个作业本递过来 。 这好处是她不用好好念书也能蒙到毕业 。 坏处呢 。 将来稍微上点岁数了脸蛋牌打不响了 , 她麻烦就来了 。 当初没学啥真本事 , 如今再娇滴滴也没有帅哥围过来献殷勤了 。 现在怎么混呢?10、认同认同就是说他把自己的人格融进了对方 。 这个听着有点抽象 , 其实您肯定见过认同行为 , 因为 , 模仿行为就是认同心理的表现之一 。 比如追星族弄一发型跟他心中的某个偶像一模一样 , 就是因为这能让他潜意识里觉得自己身上有偶像的“一部分” , 于是对自己的自我意象就有提升作用 。 认同机制延伸一下 , 就是对团体的认同 。 比如某人加入某种社团组织 , 然后以身在其中自豪 。 这也是认同作用 , 对他来说 , 组织就是理想化的自己 。 这也能提升自我意象 。 认同机制在儿童心理发育过程中是一个必经的阶段 。 因为父母是每个儿童最早的模仿对象 。 即使到了反叛期 , 孩子可能会对父母失望甚至忤逆 , 但父母对他的重要意义其实毕其一生都是无可替代的 。 青春期孩子对父母逆反的原因正是因为父母对他太重要 。 孩童时期父母对他们来说是无所不能的神 , 能给自己提供一切 , 包括物质需要和安全保障 。 因此孩子会积极跟父母认同 。 这是儿童时期人格形成的关键要素 。 他们的自我意象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 。 稍通世事之后他们发现原来父母不是神 , 不是万能的 , 这一来他们失去了理想的认同对象 , 这会使他们沮丧 , 所以才会有青春期叛逆 。 但是潜意识里 , 人还是会把父母当作不可替代的人生支柱 , 所以会通过潜意识的认同父母角色来扶持自己的人格完整性 。 或者说扶持自己的生存意义 。 这就是为什么每个人在生活中对社会道德规范会有不同的侧重取舍 , 对某些规范和信念会特别执着恪守 , 对另一些则相对忽略 。 如果给他们来个心理分析 , 回顾一下父母秉性和本人生长经历 , 就可能发现 , 其实就是他对父母秉性的认同 , 他才对社会规范有这样的取舍 。 11、幽默这个是比较高层次的心理防御机制 。 用幽默机智来打理负性情感反应 , 既能化解焦虑 , 又能比较好的保持人格的完整 。 比如咱都知道苏格拉底童鞋有一回在广场讲课时 , 他的泼妇老婆一路叫骂而至 。 然后一桶脏水泼到他身上 。 这时候他可以隔离 , 比如不同声色正襟危坐继续讲课 , 装作什么都没发生 。 他也可以转移 , 比如边继续讲课边用教鞭狠狠敲黑板 , 直到把教鞭敲断或者把黑板敲碎 。 但是苏格拉底身为智慧的代表 , 自我何其强大睿智 , 因此他的自我没有采用这么没品的做法 。 他采用的是幽默 。 淡淡一笑说打雷之后自然会下雨 。 这番羞辱就在笑声中大大淡化了——因此苏格拉底要打理的焦虑也就少了许多 。 12、利他就是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 利他行为为啥算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 , 各家都没有给出很言之成理的解说 。 就利他主义本身来说 , 社会学 , 普通心理学 , 生物学(包括基因学说) , 哲学都有各自的解释 。 咱这既然是在说弗洛伊德 , 可以这么解释:利他的人 , 属于超我特别发达的那种 , 而且他这个超我 , 发达得比较平衡 , 不是像贾政那样要扮演正义化身 , 也不是像苦行僧那样吃粪自残 。 他就是觉得小我不足道 。 他的超我已经内化成为他的本我的一部分 , 所以他就发自内心的想帮助别人 。 您说天下不会有这种人 。 我觉得应该还是有的 。 世上会有范跑跑 , 但也会有汶川地震时护在学生身上试图保护学生的那位女教师 。 我自己虽然是小人 , 但对这种利他的贤人 , 实不敢斗胆轻慢 。 13、升华按弗洛伊德说 , 这个是心理防御机制的最高级形式 。 一般举例都是说啥文学艺术之类的 。 就是说性欲望嘛大家都有 , 你要是整天去嫖那是恶俗 。 你要是化性欲为浪漫然后去写诗啊画画啊那就叫升华 。 那么着你的性欲能有个优雅的渲泄方式 , 积郁能合理渲泄也就给自己解除了焦虑 , 然后大伙还感激你的艺术贡献 。 多好 。 当然您要走这条道得注意笔下的题材要广一点 , 不能光惦记着画人体 。 另外咱应该提醒一下 , 能升华的不光是性欲 。 咱说过弗洛伊德眼里除了性没别的 。 但咱可以把视野放宽一点 。 其他的欲望也可以升华的 。 比如嗜血的你跟人打架就俗 , 你打猎就比较为社会接受 , 你去当兵打仗那就更有面子了 。 当然最高境界是当外科医生 。 满足了嗜血爱好还能收红包 。 不是 , 还能治病救人 。 这可以算是心理防御机制的黄金案例 。 又比如一男孩子好抹油打扮看着墙上的尿渍忧郁 。 这要在写字楼这么干人家说你闷骚 。 你要到中艺去练练说不定就成了艺术家 。 您可能会问:既然升华啊幽默啊这些属于高级的防御机制 , 那咱是不是应该努力朝这个方向努力 , 让自己的防御机制变成高级的那种?这事是这么着:您可以努力 , 让自己的心理素质更稳定 , 能用更健康的方式面对各种心理挫折或是挑战 。 但是这些是您通过有意识的努力达成的本事 。 但凡是有意识练就的本事 , 就不叫心理防御机制了 。 心理防御机制是个特殊名词 , 专门指的是弗洛伊德所说的那种潜意识的心理过程 , 是在您的自我在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悄悄地推动您这么那么做事 。 我们了解心理防御机制是咋回事 , 可以帮助自己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形成和变化 , 也可以帮助我们制订一个方案来矫正低级心理防御机制带来的不太有助于适应生活的那些行为模式 。 但你照这方案修炼出来的成果 , 就不能叫心理防御机制 , 就算叫改进的心理防御机制都不合适 。 心理防御机制必然是无意识行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