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病取下百病治足 揉脚就能治病


上病取下百病治足 揉脚就能治病

文章插图
上病取下百病治足
眼干——揉大脚趾 肝是主管眼睛的,肝提供的血液及其阴津物质,源源不断地上输于目,才使目得以濡养 。如果肝不好,那么血液及其阴津就不能濡养目,眼睛得不到滋养,自然会感觉到干涩,甚至是疼痛 。揉脚趾头缓解眼干,因为肝经起于大脚趾,所以,经常刺激大脚趾可以加强肝经的气血,从而滋养眼睛,缓解不适症状 。
止咳——按脚背 宝宝咳嗽,家长干着急没辙,不如抱着小脚丫给揉揉,尤其是脚背,这对那些风热咳嗽并伴有扁桃体炎的患儿,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找到宝宝脚背上大拇趾根部两侧的部位,这就是扁桃腺的反射区 。只要扁桃体发炎时,这个部位一按就会很疼,所以很容易就能找到 。左、右大脚趾都要按摩,一只脚趾按摩5分钟 。之后及时给孩子多喝温开水,或者放了一点盐的淡淡盐开水,孩子咽喉肿痛的现象就会明显减轻 。
助降血压——转脚腕 俗话说,“人老脚先衰,养生先养脚” 。可以说,从脚腕到脚底,是保健养生的一个“重镇要区” 。而对老人来说,经常转动脚腕子,有助于抗衰老、降血压 。每天早晚各做1次,一般每次左右各转100下,有高血压的人,一般有踝部发硬的症状,转动踝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长期坚持,有很好保健作用 。
消化不良——扳扳脚趾 人的第二和第三个脚趾上的穴位与肠胃有关,按摩二、三脚趾趾缝间的内庭穴,可达到健胃的目的 。消化不良,有口臭、便秘的患者,最好顺着脚趾的方向按摩此穴,以达到泻胃火的目的;对于脾胃虚弱、腹泻、受凉或进食生冷食物后胃痛加重的患者,可逆着脚趾的方向按摩此穴 。
静脉曲张——踮脚走 踮脚运动,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足部锻炼法 。有研究认为,踮脚运动产生的双侧小腿后部肌肉收缩压挤出的血量,与心脏每搏的排出量大体相当 。长期进行这项运动,能解除久站、久坐后的机体疲劳、下肢酸胀和因下肢血液回流不畅而引起的静脉曲张 。,每天坚持2~3次,每次5~10分钟 。
睡觉流口水——按脚拇趾 入睡后流口水,醒来舌头两边有齿痕,并出现饭后腹胀等症状 。中医认为,这是脾虚的征兆 。在足内侧大趾根部稍微突出的骨头后面,有一个太白穴,点揉此处可刺激足太阴脾经经气,促进脾运化水湿的功能,消除睡觉流口水症状 。
抗衰老——常抬双脚 抬高双脚也是锻炼足部的有效方法,只要每天坚持高架双脚2~3次,每次5~10分钟,就会使腿部的肌肉得到放松,心肺的氧气供应和血液回流得到加强,对大脑和心脏的保护作用尤为明显,还具有抗衰老作用 。
健脑养肾——挠脚心 人们进入中年以后,多数人会表现得思维比以前迟钝,记忆力也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很难长时间全神贯注于某一项工作,这是脑衰老的一种表现 。要维持大脑年轻,推荐搓擦足心,擦至局部发热为止 。在按揉脚心后,还可以配合点按位于两侧足掌心的涌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对防治中老年常见的腰腿酸软、失眠多梦、神经衰弱等疾病很有帮助 。人之先天根于肾,涌泉为肾经起始穴位,如泉水之涌出,为精气之所发 。因此涌泉具有滋肾水、降虚火,镇静安神、健脾和胃、益肾利尿、舒肝明目、健足之功效 。
肾气不足——抬脚跟 脚心有个很重要的穴位叫涌泉穴,属于肾经 。气血从这个穴位像泉水一样汩汩地涌出来,然后沿着经络滋养全身 。抬抬脚跟不但能按摩到这个穴位,还能拉伸脚底的肾经,起到刺激肾经的效果 。老人家肾气不足的时候容易精神萎靡,老是睡不醒,睡得再多还是精神不好,动一动就心慌、心跳的厉害 。就这么简简单单地提提脚跟,每天练习几次,每次几分钟,就把肾气提起来了 。当然,下午五点左右的时候,肾经的气血最旺盛,这会抬脚跟更是会事半功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