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找什么对象最靠谱 什么方式找对象靠谱

水堂西面画帘垂 , 携手暗相期 。
又至七夕 , 如何在万千人群中觅得中意的他或她 , 是常聊常新的话题 。从媒妁之言到大数据匹配、从一对一私聊到多人组局、从目的单一明确到不再把结婚视作终极目标……相亲这件小事 , 也在随着时代不断变化 。
工会“红娘”
男女年龄整体后移约5岁
“咱们‘信息卡’环节 , 尽量再多留点展示时间”“这次给‘为爱下厨房’增设评审团吧 , 让不做饭的职工也能参与点评”……

女孩找什么对象最靠谱 什么方式找对象靠谱

文章插图
婚协信息卡模板示例围着一张小办公桌 , 北京职工婚姻家庭建设协会秘书长李梅和几位工作人员 , 正埋头商议着“燕缘际会·情定七夕”单身职工线上联谊活动的繁杂细节 。交谈中不时飘出“爆灯”“PK点赞”“男女生专场”等字样 , 都是当下流行的吸睛元素 。
这是“七夕”前一周 , 而职工婚协工作团队已忙碌了整整一个月 。29家单位上报了近500名职工 , 婚协需要逐一与他们添加微信、制作信息卡、小视频……待准备就绪便建起互动大群 , 连续五天设置不同话题引导大家交流 。再通过四场直播间见面活动 , 为流露出意愿的男女进一步“助推” 。
“比之前线下活动忙多了 , 效果也更好 。”工作人员回忆 , 以往职工婚协联谊以登山、郊游等常规项目为主 , 一次百人规模 , 可能大家刚刚熟悉 , 活动就结束了 。自2020年7月起 , 婚协开始尝试举办“燕缘际会”品牌线上联谊活动 。七夕、新春、“520”……两年多来 , 形式愈发丰富 , 参与职工积极性、“牵手率”都有明显提升 。
“一场活动200多个男生 , 这么多年都没见过这么多异性!”曾参与线上联谊的一名职工感慨 , 婚协组建的互动群里 , 经常半夜大家还聊兴正浓 。直播见面时可以为心仪对象“爆灯” , 点亮粉色小心 , 特效也是做得很努力了 。
据悉 , 婚协是北京市总工会主办 , 专门为职工婚姻家庭服务的群众组织 , “知根知底”可谓其最大优势 。会长周娜介绍 , 2010年成立至今 , 这位工会“红娘”举办了数百场联谊活动 , 也应要求开办过高校、互联网、新业态等诸多主题专场 。“我们不收费 , 不接受个人报名 , 均由各单位工会推荐 , 签署承诺书 。最大限度避免虚假信息、不当言论等相亲常见问题 , 搭建可靠精准的交友平台 。”
多年来 , 职工婚协接触了不下万名单身青年 。在工作人员眼中 , 一线城市相亲“女多男少”程度进一步加剧 , 年龄也显著后移 。“相较以往二十七八岁为主的相亲年龄层 , 现在以30至34岁居多 , 整体推了5岁 , 晚婚晚育体现得非常明显 。”
随着人们婚恋观更为多元 , 社会包容性也在增强 。今后职工婚协还将继续以需求为导向 , 进一步丰富工会婚恋品牌项目 , 帮助职工缔结美好姻缘 , 建设幸福家庭 。
民间交友
单身青年随缘“泛相亲”
夜色渐浓 , 东三环一座高层写字楼内 , “大超说媒”北京单身交友俱乐部敞开大门 。年轻男女接踵而至 , 依次落座 , 女孩们妆容精致 , 空气中弥漫起淡淡的香水味 。
台球、KTV、狼人杀……俱乐部内摆放着多种娱乐设施 , 犹如小型轰趴馆 。大部分人虽是第一次见面 , 也很容易在工作人员带领下 , 热络地玩在一起 。
女孩找什么对象最靠谱 什么方式找对象靠谱

文章插图
【女孩找什么对象最靠谱 什么方式找对象靠谱】“本来要安排户外的 , 最近总预报有雨 , 就在室内玩儿了 。”俱乐部创始人大超 , 是位清秀的年轻小伙 。从体制内辞职后 , 做起新媒体时代的“红娘” 。短短两年 , 积累了6万余会员 , 建起以学历、收入、户籍等作为划分标准的几十个不同门槛的单身群 , 甚至还有家长群 。
每周 , 大超俱乐部会开办3场常规活动 。“读书会”设置与恋爱、婚姻联系紧密的话题 , 大伙儿一块讨论;游戏局 , 来了就是玩儿 , 不用紧张不怕尴尬;还有一场户外活动 , 飞盘、烧烤、爬山……除常规活动外 , 俱乐部还不定期为限定会员开设专场 , 例如今晚的“海归硕博”专场 , 报名者需发送学历证明 , 经审核才能参加 。
女孩找什么对象最靠谱 什么方式找对象靠谱

文章插图
大超俱乐部的会员活动待人数已齐 , 大超拿起话筒 , 组织人们集中到一处 , 被称为“开盲盒”的自我介绍重头戏即将开始 。年龄、身高、职业、收入、房户车……这一环节的规则要求相当详细 , 诸多信息都是“必说项” 。
“年收入100万 , 括号税前 , 喜欢探店 , 大众点评榜单80%都吃过 。”
“因为原生家庭比较幸福 , 我性格很好 , 可以说满满正能量 。”
“我还有个弟弟 , 他工作不差 , 我肯定不是传说中的扶弟魔 。”……
话筒在男男女女手中传递 , 虽略带紧张 , 每位发言者均能按要求将自身情况和盘托出 , 还会延展着说些兴趣爱好、对另一半的期许 。轮到一位女孩时 , 她的发言尤其详细 。“……我喜欢运动健身 , 拉丁舞曾经获校运会冠军……”顿了顿 , 她捂着嘴笑 , “是不是太长了?我写了个稿子 , 不知道该不该这么说 。”
“该说!”“念吧 , 加油!”“转群里……”大伙儿纷纷鼓励 , 欢笑连连 。1.5小时内 , 采访人员完整听取了54人的自我介绍 , 男士多在32-36岁间 , 女生则为27-31岁 , 本地人约占一半 , 90%以上有京房京户 。
“负担没有那么重 , 大家都很真诚 。”坐在角落的蒋先生低低告诉采访人员 , 来之前自己十分忐忑 , 但多看一会儿就“放开了” 。此次算是观摩学习 , 以后愿意继续尝试 。
“我们的宗旨是 , 重交友 , 轻相亲 。主要为了让大家走出来 , 扩大一下自己的圈子 。”如今 , 大超俱乐部在京城单身男女中已是风生水起 , 去年促成31对会员走入婚姻殿堂 。但于大超而言 , 自己只是尽力筛选、提供了爱情的土壤 , 能否“碰撞”出爱情 , 谁也无法预料 。“每次活动其实我都在降低大家的预期 , 通过看同性、看异性 , 对自己有个更清醒的认识 , 找对象一定程度就是在找自己 。”
夜已深 , 活动接近尾声 , 大家开始自由添加微信 。采访人员注意到 , 不仅有意男女 , 就连女生之间、男生之间也在添加 。同校、同行、老乡……“泛相亲”的缘分 , 也许就在下一个转角 。
相亲演变
从“熟人介绍”到“一门生意”
怦然心动的爱情 , 是历代文人墨客歌颂的对象 。不同时代 , 有着不同的寻觅路径 。
1988年 , 25岁的通县西集中学教师侯景凤经同事介绍 , 拿着照片去与未来丈夫“碰头” 。对方是位交警 , 第一眼看着有点黑 , 但还挺精神 。
什么年代 , 相亲总也得下顿馆子 。一荤一素 , 就算挺有排场了 。坐在西海子公园树荫下 , 二人谈起各自工作、爱好 , 对方略显笨拙的表达 , 让侯景凤感受到一份朴实 。隔三差五约着去市里逛逛公园 , 相处一年多便结婚了 。
婚恋行业兴起之前 , 熟人介绍几乎是相亲唯一的打开方式 。1991年 , 北京台推出的《今晚我们相识》风靡京城 , 破天荒让人们得以观摩别人如何“处对象” , 为相亲添了几分主动寻找的意味 。
那个年代 , 男孩一般喜欢女孩文静会过日子 , 女孩则要求男孩上进懂技术 。有趣的是 , 像医护、警察、教师这些职业 , 工资不高又比较累 , 并不太“吃香” 。在商场、工厂上班福利待遇好 , 更会被高看一等 。与如今人们将“铁饭碗”视作相亲时的加分项 , 倒是正好反过来了 。
世纪之交 , 婚介所、婚恋网站等陆续出现 , 为陌生男女牵线搭桥 , 相亲逐渐成为一门生意 。2004年 , “8分钟约会”由西方传入中国 , 很快在北上广等大城市流行开来 。
不惑之年的晓沐 , 仍能回想起16年前参加“8分钟约会”时走马灯般的感受 。用编号取代姓名、一场约会连见20位异性……她将之概括为“婚恋市场”——N男对N女 , 既审视他人 , 又被他人评判 。
咖啡厅之外 , 诸多公园渐渐聚起为子女婚事着急、干脆亲自上阵代之相亲的父母 。户口、学历、财产、年龄、身高……真正的主角化成一个个数据 , 任人匹配比较 。浏览其间 , “市场”的认知更为具象 。
“谁能没有条件呢?”对此 , 晓沐不置可否 。她提起上周还曾在小咖啡馆偶遇相亲现场 , 参与者均是知名高校毕业生 。围绕相亲衍生的“局”愈发丰富 , 而各式外壳下包含的细分门槛 , 其门当户对、男才女貌等衡量内核却从未真正改变 。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_原题为:北京相亲年龄整体后移5岁 , 找对象哪种方式更靠谱?)
流程编辑:u008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 , 未经许可 , 不得转载或改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