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压力 如何帮助考生调整好最佳状态

还有不到10天的时间,就将有无数的学习参加到高考这一关键的战役中了,人生能否成功 , 高考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在高考前将学子的状态调整到最佳呢?赶紧跟随小编来看看吧 。
高考压力
第一 , 要增强考生学习的实力 。
每个考生的信心是建立在学习实力的基础上的 。只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充分调动考生的积极性,保证考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高考前,查漏补缺,建立知识的体系和网络,抓紧抓好课堂45分钟 , 掌握高考的要求 , 来强化自己的学习实力 。
第二,不打疲劳战术 。
不少考生喜欢挑灯夜战 。结果搞得筋疲力尽 。有些考生上午第二节课就无精打采 , 甚至趴在桌子上睡觉 。疲劳战术使他们陷入心情烦躁的状态之中,从而影响高考的信心 。要学会打效率战 , 有节奏有规律地起居与复习,有利于精力充沛,有利于增强信心 。
第三,要学会运用木桶原理 。
每个考生相对自己而言都有相对优势的学科与相对弱势的学科 。考生要强化优势学科 , 从而增强自己的信心,并*它拿高分 。弥补弱势学科,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小步子前进,一步一步来提高弱势学科的实力,从而强化自己考试的信心 。
第四 , 高考目标适当 。
考生可根据自己摸底考试的成绩来确定自己高考的期望值 。考生把高考目标定位过高,就会增加考试焦虑,降低信心,考生若把考试目标定位过低,影响潜能的发挥 。
第五,积极进行自我暗示 。
暗示能改变自己的信心 。积极暗示能提高人的信心,消极暗示能降低人的信心 。考生在高考前应尽量避免消极暗示的影响 。考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运用积极暗示强化信心,例如,在考试前与考试中默念:“我一定能高考成功!”“我有实力”,“我能行” 。最后一点 , 就是走路挺胸抬头 。人在充满信心时,挺胸抬头,走起路来步伐坚定有力 。考生经常挺胸抬头,走路步伐有力,速度稍快,有助于增强信心 。
如何帮助考生调整好最佳状态
辅食再好,主食也必不可少
“复习帮不上什么忙,就给孩子做点好吃的吧 。”精心安排可口饭菜是不少家长考前的“必修课” 。可是,做什么吃又往往是一大难题 。从事临床营养工作20多年的营养专家潘丹峰表示,主要还是应该均衡饮食,“因为每类食物提供的营养和所起的作用都不同 , 并非某类食物多吃几口就能替代另一类食物 。”
在一顿饭中,尤其是大考前夕的餐桌上 , 主食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有的家长给孩子煲了靓汤或做了一桌好菜,会让孩子少吃几口饭,多喝碗汤、多吃块肉 。而实际上 , 人体生理活动、体力和脑力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是由碳水化合物供给,而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就是各种主食,如米面及其制品等,“无论有多好的辅食,每顿的主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要保证充足的分量” 。
参加高考的学生所需营养可以参照以下分量,一般来说,每顿饭2―3两的主食,每天150―200克肉类、1只鸡蛋、1盒牛奶、500克蔬菜、200克水果,就能包含一天人体所需的各大类营养物质 。不要吃大鱼大肉、肥腻油炸食物 , 可适量选择较适合考生的肉类,鱼肉、禽肉易消化,海鱼富含DHA , 可交替选用 。在这个流感多发季节,新鲜蔬果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有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家长也可以把新鲜水果榨成果汁,既可调节孩子的胃口 , 也可补充维生素 。
早餐还需要搭配高蛋白食物
早餐一定要吃好,不要忙着复习就不吃早餐或只喝一盒牛奶对付,没有主食会影响大脑细胞的能量供给,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力 。
不过,早餐光吃主食同样不好 , 因为碳水化合物在消化系统中排空较快,只吃主食很快就会有饥饿感,因此需要搭配高蛋白食物,在提供营养同时可增加饱腹感 , 维持体内血糖水平的稳定 。早餐最好包括主食和含优质蛋白丰富的食物,如面包加牛奶或饺子、窝蛋面条等 。
临时补充保健品需慎重
潘丹峰介绍,临近大考精神紧张,孩子有可能不太开胃,家长可以适当煲一些汤水调节胃口,红萝卜玉米马蹄煲猪骨汤、鲜淮山虫草花煲水鸭、松茸煲鸡等中性汤水比较适合 。假如要用药材 , 一定要根据孩子的体质辨证论治 。她表示,考生年纪还?。?体虚的人并不多,反而是燥热的较多,用大补的药材未必会耐受 。
而临时补充保健品更需慎重 。因为 , 通过均衡饮食,摄入的各类营养物质是可以维持日常需要的 。而保健品营养成分起作用不可能立竿见影,那些标榜“提神醒脑”的产品如果考生身体不吸收不适应的话,反而可能导致腹泻、过敏、感冒上火等病症 。所以,如果确实要吃 , 提前一个月吃来让身体适应 , 并注意观察胃肠道、睡眠等方面的反应 。
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复习期间吃得少、消耗大,购买蛋白粉给孩子补充 。其实,蛋白质并非大脑活动能量的主要来源 。假如因为学习紧张、胃口不佳,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的均衡营养素 。情况严重的,最好到医院的营养门诊咨询医生 。
复习再忙也要抽20分钟
做“不用脑”运动
睡眠是人整理学习记忆的过程,因此在考前一个月里 , 应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才能使人有良好的记忆力和清醒的头脑,不要熬夜复习到深夜一两点,否则晚上睡不好、白天没精神,就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
“有的学生到了这个阶段,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拿着书本背,这样复习其实效率不高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潘**说 , 考生的大脑每天被公式、英文字母充斥 , 很需要一段休息时间,哪怕只是每天15―20分钟的体操、慢跑、散步,让眼睛看看远处绿色的植物,身体稍微出出汗 。
这段“不用脑”的时间可以让脑细胞、大脑皮层得到休整 。假如确实没有完整的时间段,也可以把20分钟一分为二,早晨、傍晚各一次 , 复习的时候肯定事半功倍 。
特殊待遇也是种无形压力
每年5月中 , 到医院心理科咨询的高考、中考生都会多起来 。潘**说,随着大考临近,学校里“还剩××天”的标语、同学们埋头复习的氛围,都容易使考生感到紧张、焦虑,甚至个别会有畏难情绪、想放弃考试 。她建议考生们从战略上“藐视”大考,抱着“打得赢也得打 , 打不赢也要打”、“横竖都要一考”的心态来应对 。而从战术上,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调整一下学习方法,“比如 , 有的学生喜欢某个科目 , 在复习做题时这一科往往一做就是做很久 。这个时候就要考虑优势科目是不是可以少放一些精力,用剩下不多的时间攻攻不够扎实的科目 。”
部分考生家长的心理紧张在这段时间不亚于子女:“我回到家都不敢问他了,每天都得小心翼翼地看他的表情,揣测他的心情如何、信心多大 。”潘**提醒,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情绪可以互相感染 。有的家长嘴上说着“我不会给你压力”,可是突然变得百般呵护,又是炖汤又是买营养品,在家里不敢看电视也不敢大声说话,这些“特殊待遇”实际上就是在给考生巨大的无形的压力 。
所以潘**建议 , 最好就是家长之前怎么对孩子的,这段时间也继续保持,最多是从生活细节处提点一下,比如天气变了 , 提醒多穿件衣服、记得带伞 。关于学习的事情 , 说实话家长也确实帮不上什么忙,其实也不用多问,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散步,和孩子聊聊平时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让孩子从学习中转换一下“频道” 。
【高考压力 如何帮助考生调整好最佳状态】结语:其实在高考前比学生更紧张的是父母,学生的国度紧张往往是由父母的紧张所造成的,所以希望各位家长在高考前这几天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放松心态,才能考出好成绩 。

    推荐阅读